close

  王則楚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是許多教育學家,包括我們許多搞教育的領導都已經經常掛在口頭的、當年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的話。其實,大學城十年,學生增加了,學習環境得到了改善,但無法成為創新之城的核心還在於“無大師也”。這是這次大學城規劃修編必須很好解決的問題,否則,將依舊還是一座沒有老師居住的,教師匆匆而來講課,課後匆匆回去的、“只有學生沒有老師”的“大學城”。
  報載,建成十年之後,廣州大學城控規面臨首次大規模調整。根據廣州市規委會最近審議通過的廣州大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大學城將新增6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可容納的學生數量可從目前的15萬提高到18萬。規劃還提出對大學城交通體系進行整體提升,新增洛溪島隧道、新造隧道兩條隧道,新增14公里的新型有軌電車等,實現30分鐘到達天河、海珠、番禺等組團中心。
  據說,這次修編規劃,是因為大學城建成至今已經十年,雖然其大量優美整齊的教學設施滿足了過去十年高校擴招的需求,但科研配套設施不足、沒有孵化出高新科技企業、對內對外交通不便等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
  為了讓大學城功能進一步升級,2012年市政府通過了《實施大學城提升計劃工作方案》,確定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將大學城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創新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這是大學城規劃修編的新目標。
  但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是許多教育學家,包括我們許多搞教育的領導都已經經常掛在口頭的、當年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的話。其實,大學城十年,學生增加了,學習環境得到了改善,但無法成為創新之城的核心還在於“無大師也”。這是這次大學城規劃修編必須很好解決的問題,否則,將依舊還是一座沒有老師居住的,教師匆匆而來講課,課後匆匆回去的、“只有學生沒有老師”的“大學城”。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大學的學習,已經不是中學的授課、作業,而是需要更多的交流、釋疑。教學相長是大學必須的教學環境,沒有這樣的環境,根本就不可能產生好的大學。
  這次修編,專門在大學城內部規划了大量的高校教師公租房,至少可以解決大學城1/3的教師居住問題。這才是修編的亮點。整個大學城的修編應該圍繞這樣一個亮點來進行,認真全面的解決好把教師留在學生旁邊的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教師,通過大量的接觸,讓老師和學生都得到發展。
  建宿舍、搞交通都是措施之一,栽美樹,長櫻花,美化環境也是措施之一。但建設好配套的生活設施更重要。在那麼多的配套設施里,大多數可以由市場來解決,但幼兒園、小學的配套卻是必須在規劃里相應增加的!
  當年,陳序經校長為了嶺南大學能夠留住“大師”,在康樂園裡專門規劃建設了高水平的附小,哪怕就是每個年級一個班,都是一個班一棟樓,中間還有小禮堂。噴水池邊有足球場。至今都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小學規劃。在大學教育系講師李超心擔任小學校長、有梁元競等能夠給大學講課的教師,小學辦的一流。由於大師們的孩子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才能把大師留住。
  因此,在陳建華市長種好樹,搞好生態環境的建議下,我還是建議在修編規劃里認真在教師住宅附近規劃好高等級的幼兒園和小學,調配最好的校長和老師,力爭儘快為住在大學城的老師配備好一流的小學和幼兒園。把老師留在大學城,使大學城成為有大師、有教學相長氛圍的大學城。
  (作者為省政府參事)  (原標題:大學城升級了,大師在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b40kbgl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